点击上方“包头广播电视台”可以订阅哦
如今的东河区北梁上的“大水卜洞”
是一个地势开阔、景色宜人的公园
而曾经的“大水卜洞”
却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臭水圪洞
大水卜洞从“破败”到公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而曾经围着“臭水圪洞”生活的老邻居们,在纷纷原址回迁后又过上了怎样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大水卜洞”的蝶变和老邻居们的新生活。
详情点击下方视频
回顾40年,老百姓的住房从平房到楼房再到如今的高档小区,40年的变迁,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身后就是20年前电视台的记者在飞机上拍下的北梁大水卜洞的情景,那时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被称为“梁上 居民”,可以看到下面的水卜洞旁密密麻麻的挤满了小平房,听当时的记者说,那里的人们经常都是三代人挤在不到三十平米的小平房里,过着蜗居般的生活。
直到2013年,我市全面启动了北梁棚改工程,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累计征收安置4.7万户,12.4万人,拆除房屋面积近400万平方米。经过3年的棚改时间,一幢幢高楼平地而起一个个棚改项目相继实施,一批又一批北梁人住进了漂亮的新房,也让许多房屋困难的人们圆了安居梦。
记者 王晓彤:我现在所在的就是北梁的大水卜洞地质公园。可以看到原先破烂不堪的大水卜洞,如今焕然一新。感恩门、文化雕塑、纸版画,无一不在述说着北梁的变迁。没事儿的时候,早上出门锻锻炼、和以前的老伙伴们聊聊天,三五个人一起逛逛公园,成了现在北梁人们的日常生活写照。
北梁安置区隆泉花园小区是北梁棚改期间的原址回迁小区,就在如今的大水卜洞地质公园附近,张文云一家就住这里。自打张文云有记忆开始,家里世代就住在大水卜洞从未挪过地方。
张文云告诉记者,这里之所以被叫做大水卜洞是因为:这一片的中间是个面积较大的水滩,而“卜洞”在方言里是坑的意思。张文云回忆,七十年代末,他依稀记得大水卜洞的湖面还没有被过度污染而且孩子们常在湖边玩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外地来包的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因为街面房子租金高所以北梁上的房屋被炒热,大水卜洞的居民们也开始大量翻建房屋,湖面被各种垃圾污染、填埋。
北梁安置区隆泉花园 张文云:80年代时人们翻建房子的建筑垃圾、还有生活垃圾,一起就往大水卜洞周边来回倒。垃圾越倒越多水卜,水的面积就缩小了。
八十年代,张文云在大水卜洞的那片平房区里娶妻生子。“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张文云说,大水卜洞居民最怕的就是下雨,一到下雨天邻居们家里都会有人值守,生怕从上游流下来的雨水,过量的集聚在大水卜洞附近会溢上来。而雨停了,家家户户又像是被困在了一个大游泳池里,出行非常困难。
北梁安置区隆泉花园 张文云:当时有三难: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过去的路上没有下水就是土路,一到下雨全是拿水刮出来的沟,人们都没法儿走。到了1986年,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步就先给每户按的下水,基本路上就给人们通了下水管,这就不往路上倒了。过去没有下水就倒在外头,一到冬季就冻着一到春天消开了满街都是泥。
张文云至今都清晰的记得,2013年10月15日,北梁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他和邻居们当时的兴奋劲儿。而在签署搬迁协议时,拆迁组长询问张文云要选择哪里的安置房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要原址回迁。
北梁安置区隆泉花园 张文云:因为我的父亲就是生在梁上的我也是,毕竟老百姓总说故土难离,毕竟对北梁还是有这个情,所以不想离开。
张文云近四十年的老邻居武秀珍,也选择了原址回迁。武秀珍是原包头市第十九中学的教师,家就住在大水卜洞。那时家里不到30平的小房子,除了炕和一张单人床,在剩下的及其狭小的活动空间里,灶台、火炉、碳盆、泔水桶又占去大半儿。而在那时,她的房子在邻居当中已经算是好的了。
北梁安置区隆泉花园 武秀珍:我家还好一点儿,就像周围邻居有的就是一个破烂好多年的房子,又低、又矮、又黑、进了家以后白天也得点灯。另外住的面积比我们还小,有的时候两三代人住在一起,那都太常见了。
今年81岁的张广,搬离大水卜洞住进了北梁新区北三A区的新房里,因为家里有爱摄影的儿孙,张广家老房子里的珍贵影像被记录了下来。门口的火炉、墙边的火炕以及柜子上的老照片、墙上的钟和钟下的老电视,老房子的构造一目了然。搬迁新居后,能被搬走的老物件都被带进了新房。
张文云、武秀珍和张广,这些从大水卜洞陆续搬离的老邻居们,都早已住进了明亮舒适新楼房,告别了劈柴、烧碳的日子,也不用再排队上厕所了。如今,一出门就是宽敞硬化的马路和景色宜人的公园。而原本脏乱、拥挤、破败的大水卜洞旧址,也早已被打造成了景色宜人的地质公园。
大水卜洞地质公园占地约5.3公顷,是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整个公园围绕大水卜洞湖展开,公园里镜子做的照壁墙、围墙造型、北梁四合院、北梁古井、走西口群雕、健身道等完美布局。如今,兼具文化和人文内涵的大水卜洞地质公园,每天都会吸引周边乃至全市市民来休闲放松。而只要是有空,老邻居们也会三五相约的回公园里来转转,而原址回迁的张文云和武秀珍更是下了楼就能进公园,生活更是惬意。
北梁安置区隆泉花园居民 武秀珍:过去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垃圾,要不就是人们百姓盖得小土房又低又矮的。现在这个水是留下来特别清澈也没有人用了,夏天绿化部门就用这个水浇树、浇花。
老邻居们搬离旧居住上新房,昔日的臭水圪洞也变成了景色宜人的地质公园,居民们见证了大水卜洞的蝶变,也感受着这巨大变化带来的舒适和美好。
北梁安置区隆泉花园居民 武秀珍:我觉得40年这个过程,都是我们自己经历的事情,确实也是从困难的时期 逐渐逐渐好转过来。跟过去比,确实这也是迈了一大步。
“民以居为安”,住房质量,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大多都是土木结构的小平房,一盖就是大一片,低矮、紧凑。而40年后的今天,钢筋水泥构造的高楼拔地而起水卜,人们在崭新的楼房里憧憬着幸福生活。说到居住环境的集体大变迁,曾经居住在东河区北梁地区人们的感受最为真切,而曾住在北梁大水卜洞一带又选择了原址回迁的老邻居们,住新房逛公园,一路感受并用影像记录着居住环境的巨大蝶变。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展厅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hanting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