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Macke
昨天看了一段许知远的采访,确切地说全程都是被采访。似乎是他去采访赖声川,然后赖导安排了一个即兴的演出,派出了一个年轻女演员跟许知远对话,情节就是喜欢许知远的年轻姑娘对他各种撩,我们看到的许知远面对这样的姑娘,捋头发,出汗,手足无措……挺好玩。
我还蛮喜欢看手足无措的男人的,大概是因为我老了,年轻时喜欢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遇到啥都镇定自若的男人,现在才知道,手足无措的那种嫩,也是蛮动人。
世界太老道,我们应付不过来。
许知远事先是否知道这是一次表演我不确定,也许不知道,那么是本色,也许知道,我觉得也是本色,因为脚本并不固定,就算知道是表演也是即兴的,即兴的反应就是自己。
我记得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有人问到许知远一个问题:对一些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你如何看待他们身上的这种姿态?这个问题针对的是年轻人身上的愤怒和偏见。
当时他的回答是:年轻人不应该陷入姿态感,当然年轻人都渴望姿态感手足无措,因为他们自我虚弱嘛,需要某种标签或者姿态。年轻人首先应该是好奇,追求一种好奇心,理解世界的丰富性,在这个过程中再寻找自己的立场是什么。
如果把这个问题再扩展一下,在镜头前我们其实很容易追求那种姿态感,比如我并不紧张,我能搞定一切,你问什么我都能机智地回应,最不挤还可以哈哈大笑搪塞过去,总之,我不会让你发现我的无措。
我20岁的时候很需要这些,也很希望男朋友能这样。融入世界,去control,掌控世界。如果自己或者男朋友达不到,就会很沮丧。
现在反而觉得许知远那种不知道怎么反应,我紧张,我捋头发,还被你看出来了,挺可爱的。我为什么不能有我的真实反应?我为什么一定不能答不上来?我不熟悉这个套路,为什么不能手足无措?
说到这个姑娘既直接又娴熟的撩,我也觉得很熟悉,曾经我也很喜欢这样去撩人。尤其爱撩会手足无措的知识分子男人。通常这个类型的男人不那么放得开,他们在自己的专业层面可以滔滔不绝,不会露怯,但因为同在知识分子领域,他们接触的女知识分子大多也比较内敛,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坏女孩一个机会,打了个反差。也只有这个类型的知识分子男人才相对会暗暗欣赏这样的直接。换了油腻的男人是不会吃我们这一套的,他们啥没见过?我们这种最多是小知识分子女性的小伎俩,表面上的大鸣大放,骨子里的起承转合,油腻男没有兴趣,也没有这个耐心。
当然,我说的是我大学及以后的一些年,现在的知识分子是不是大多集体油腻,或者无比精致利己,对我们这样的姑娘来说,他们已经没有漏洞可钻了,也没啥情可调了。
我蛮喜欢看他的《十三邀》的,我记得这个节目刚开始的时候被嘲笑了,也是因为他在镜头前问一些人们认为很背时的问题,他为奇葩说的观众感到伤感,因为他们也许“不知道好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当时大家一边倒地支持马东,马东假设这世上5%的人是文化精英,而95%的人是普通人,你许知远就做你的5%去呗,让95%的我们玩我们的呗。
奇葩说我看过几场,从辩论的角度是很用心的,某种程度也是逻辑思维的普及,但有一点我和许知远的感受有相同点手足无措,就是我也不太喜欢动不动很激动的样子,动不动很有个性的样子。一方面可能我们不太喜欢竞赛式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短板,怕竞赛,一竞赛,就会手足无措。
不过,许知远这几年也有一些变化,比如他最近参加了吐槽大会,虽然脚本据说也不是他写的,表演也经过了培训,但效果是很好的。他现在能理解一些综艺感的东西了,“它本来就是个语言的game嘛。放大一些冲突也只是游戏的一部分。”
人都是在变化中,《十三邀》采访的大部分是学者、作家,也有一些演员,这个节目这些人也带给了他看待世界的不同的维度吧,比如他认为王宝强,“王宝强给我很大的励志精神,他在不可能中创造了可能,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精神力量,不是通过书面的或知识分子式的言说来表达的。他用一种非常具体的行为来表达,这种行为也同样非常杰出”。
现在的综艺越做越好了,大家都在里面放得很开,突破自己,更机智,更凌厉,更出类拔萃,更没有破绽。很好看,也很有压力。
我还是更喜欢看《十三邀》,看许知远这样的主持人,带着欣赏和喜爱采访他的嘉宾,他们交流看世界的角度,而不是挖对方祖坟。
许知远采访李安
他说“首先是理解,只有建立在理解之上的批评,这批评才有力量。若缺乏理解,批评就会变得非常可疑。”
END.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展厅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hanting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