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影楼引异视频_属引凄异_异星引力好看吗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异星引力好看吗_宝宝影楼引异视频_属引凄异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248)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秋兴八首其二

[唐]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网友三一问:请问先生,此诗颔联、颈联如何理解?

钟振振答:好的,咱们还是一句句来。

(一)听猿实下三声泪

关于此句,历来治杜诗的学者没有什么分歧意见,但多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为其语典的出处。其实,《水经注》的时代稍晚,且非“原创”,可以不引。鄙意似可引用下面这两条。其第二条,郦道元几乎原封不动地抄进了《水经注》。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九五《兽部》下《猿》引晋·袁山松(亦名袁崧)《宜都山川记》曰:“峡中猿鸣至清,诸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五三《地部》一八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曰:“惟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岫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猿的鸣叫声凄清尖利,漂泊在外的旅人听了,倍感伤心,故有“猿鸣三声泪沾衣”“猿鸣三声泪沾裳”之歌。“猿鸣三声”云云,是说旅人刚听到猿猴连续几声的哀鸣,便泪下如雨了。

杜甫这首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时在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从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弃官开始算起,到此时他已携家在外颠沛流离,以致“漂泊西南天地间”(杜甫《咏怀古迹》诗五首其一),共达七年之久。夔州的瞿塘峡,是长江三峡的西入口,接下去便是巫峡。杜甫在夔州,是真真切切地听到了三峡猿鸣并流下了热泪的,故曰“听猿实下三声泪”。那个“实”字是要重读并细加玩味的:过去只是在书本上读过“猿鸣三声泪沾衣(裳)”,如今却是身临其境,亲自体验到这种悲苦之情了!

此句是“倒装句”或曰“乱装句”属引凄异,正常语序应是“听三声猿实下泪”或“听猿三声实下泪”。杜甫特别擅长于此类“倒装”或曰“乱装”句法,其好处是既能灵活地调平仄以谐和声律,又能使诗句显得奇峭陡健,而不流于平弱疲软。

(二)奉使虚随八月查

此句中的“查”,一作“槎”,义同,即木筏子。

关于此句所用的典故属引凄异,历来治杜诗的学者也没有什么分歧意见。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曰:“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馀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按,《博物志》载此故事,“八月”“查(槎)”三字都有了,却无“奉使”的内容。

至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则曰:“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搘机石与骞而还。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牛女。所得搘机石,为东方朔所识。”

按,此条转引自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七《七夕》中《得机石》,今本《荆楚岁时记》无之。但唐人诗中屡用此事,可见唐时以乘槎至天河者为汉·张骞,其说虽荒诞不经,却已广为流传。此条有“奉使”事,有“槎”,却无“八月”。

杜诗此句,可以说是糅合了《博物志》和《荆楚岁时记》中这两个情节有高度重合的故事。

后世治杜诗的学者,往往以张骞无乘槎至天河一事为言。这似乎有点“迂腐”——张骞无乘槎至天河之事,无名无姓的海边之人就有吗?二事当然都是“小说家言”,子虚乌有。诗人哪里会不知道?如果禁止诗人用属于“文学虚构”的“小说家言”来创作,那还不如干脆禁绝“诗”这一文体呢!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展厅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hanting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