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看待张雨生的地位的问题。因为外界一直对此颇有不屑。很多人认为,张雨生没有名气,没有影响力,地位自然也就不高。我今天就是想回答这些朋友的质疑,如果你认可我说的,那就请转发吧。我不是想证明张雨生有多么了不起,只是想给他一个公道的评价而已。
质疑一:张雨生的歌传唱度很低,实力值得怀疑?
我也承认他的歌曲传唱度很低。现在一提起张雨生,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大海”,接下来呢,就是“我的未来不是梦”、“天天想你”,再接下来呢?可能就不知道了。
但这不是原因,只是一个结果。我们需要追问一句:为什么他的歌传唱度低?我觉得,无非两个因素。
第一,歌曲难度太大。他一首歌常常要跨两个八度以上。尤其是“兄弟呀”、“我期待”这些歌,对人的唱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第二,作品本身不适合K歌。张雨生有不少歌,是很难在KTV唱的。光是前奏就要耗去好几分钟,比如“永公街的街长”,整首歌唱下来将近十分钟,有谁愿意等那么久呢?
质疑二:张雨生只是高音出色,创作一般?
关于这一点,我不想说太多。张雨生的高音的确是很罕见,但他出色的高音恰恰为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要想破解这个问题,还是建议多去听听比较好。说的再多也没有用。
质疑三:张雨生获奖次数不多?
张雨生其实获得奖还是不少的,但真正广为人知的应该只有98年的“最佳流行唱片奖”。
这么算下来,他的确获奖得次数很少。但实际上,他真正用于音乐创作的时间也很少啊。他从艺十年,只做过三张半完全创作专辑。其余大部分时间要么是服兵役,要么就是接受公司的安排。
不过也就是这四年左右的时间里,他做出了“华语乐坛的探索之作”的《卡拉》,做出了“十年来最优秀的音乐剧”《吻我吧,娜娜》,捧出了“亚洲天后”张惠妹……虽然没有获奖张雨生什么原因怎么走的,但这不是“无冕之王”的节奏吗?
质疑四:张雨生专辑为什么卖不好?
其实这个问题和第一个质疑类似。很多人喜欢用歌迷的数量来衡量艺人的水准。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为什么呢?的确,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但这个思路只适用于工业产品,而不适用于文化产品。
比如你是卖手机的,你说你有理想,有逼格,但没有人买依然木有用啊,只能证明你的手机实力不济;但文化产品则不同。你能说因为郭敬明粉丝多,所以他的小说就比王朔要好吗?你能说因为郭敬明粉丝多,所以他的电影就比李安还牛吗?我不是说前者不好啊,只是这种评判方式会不会太简单粗暴了一点?
艺术家最重要的工作是创作艺术作品,至于能不能把这个艺术作品打造成文化产品,这是一个纯粹地商业问题,与艺术本身关系并不大。
质疑五:张雨生究竟是不是摇滚人?
我觉得是啊,只不过他不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摇滚人而已。我们判断一个歌手是不是摇滚歌手的标准之一就是必须愤世嫉俗,必须长发飘飘,狂吼乱叫。
没错,那就是七八十年代摇滚人给人的印象。张雨生没有那么做,一方面是不符合公司的定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雨生本身就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那种愤世嫉俗,就代表了一种理想主义。他们企图改变这个世界,企图证明自己的伟大。而这些对于张雨生来说并不重要,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只是不断地在音乐上突破、创新而已。
你可以听到他很多以摇滚乐打底的作品,虽然《口是心非》专辑是写情歌的,但风格还是在坚持摇滚乐上的东西。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摇滚人。
质疑六:张雨生投身舞台剧,是因为事业不顺而去赚外快?
我反对。如果张雨生仅仅是为了赚钱的话,那唱歌还是最好的方式呀。当年他凭借一张《天天想你》就极大地改善了家庭的财政状况,也被媒体评为“最会赚钱的大学生”。后来的他完全可以延续这条路走下去,至少获得一个“情歌王子”的称号应该不难。
舞台剧对于他来说,陌生而又困难。他去演舞台剧一定是有别的目的,或许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视野,或许是受父母的影响……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是为了赚钱,那你不觉得这样的方式过于迂回了吗?
质疑七:《口是心非》的获奖有同情分的嫌疑?
这个问题以前我也提到过。要说有,肯定是有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你看看那个颁奖典礼的盛况,刘嘉玲宣布张雨生得奖之后,全场嘉宾起立鼓掌了许久许久,使得张爸爸的获奖感言迟迟不能开口。
如果仅仅是同情分的话。大家应该是有默契的,场下的张妈妈也不至于在那一瞬间显露出落寞的神情。
这张专辑获奖的真正原因,我觉得还是在音乐品质上。一方面,歌曲的题材是情歌,另一方面,歌曲的风格繁多,制作精良。相比于之前艺术性有余而商业性不强的《卡拉》,进步着实不小,获奖应该也是实至名归的。
质疑八:你将张雨生高估了吗、
张雨生是一个有能力改变华语乐坛走向的音乐人。我坚信这一点。
你们之所以不信,一来是不了解;二来也是受中国传统教育的束缚。咱们总是说,世界上伟大的进步与创造,都是人民群众全体的智慧结晶,不能只算在一个人头上。
但是,如果没有牛顿,我们何时才能构建出物理学的“三大定律”呢?如果没有爱因斯坦,我们何时才能了解时空与我们的关系呢?如果没有图灵,我们何时才能搞清楚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呢?
这些是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结晶吗?不,这是一颗聪慧的大脑对全世界的贡献。越是专业的领域,就越需要这样专业的人去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改变世界。张雨生,就是这样一颗杰出的大脑。如果没有那场意外,那我们的乐坛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巨变我都不会觉得吃惊。
质疑九:张雨生可以超越罗大佑、崔健吗?
我认为是不能。首先,罗大佑和崔健都是一时之俊杰。他们的音乐对国人是有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影响的。另外,我还是想强调时代的特殊性。那是一个不安的时代,所以就会诞生他们这样的伟大的音乐人。他们的地位就是由这两点决定的,缺一不可。
而张雨生呢,第一个条件我不知道他缺不缺,但他绝对缺第二个条件。即使他今天还在,罗大佑还是那个罗大佑,崔健也还是那个崔健。
质疑十:一个张雨生倒下去,千千万万个张雨生站出来?
这显然不准确啊。时至今日,我还没有看到一个后起之秀可以像张雨生那样玩音乐。倒不是说高音什么的,就是对音乐的灵敏嗅觉,都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张雨生那样。
当然,后来是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人崛起。但和张雨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质疑十一:张雨生打造了一个天后,为什么不能打造同样的自己?
台湾媒体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张雨生做别人的专辑是用来赚钱的,做自己的专辑是用来爽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玩笑话。但也可以看得出,张雨生在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的不同之处。
张雨生不是一个另类的音乐人,他清楚地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不然无法解释张惠妹的迅速蹿红。但他为什么不这样做自己的专辑呢?我觉得张雨生什么原因怎么走的,是还没来得及。他的生命定格在31岁。他还有很多想要尝试的东西都还没来得及,一张商业性质的专辑当然也在计划之中。事实上,《口是心非》就已经披上了商业的外衣了。
那为什么之前不呢?这个我不敢说,或许是因为叛逆,或许是因为不差钱,或许只是为了追求音乐上的新玩法……总之,无论他的动机是怎样的。但从结果看,都值得我去尊重和喜爱。
呢喃杂语
今天说的这些,都是我的一些朋友以及网上的一些网友对张雨生的质疑。我只是来回应一下这些质疑,当然是以我的观点,我的角度。不一定对,还希望有你的补充。
其实,我倒不希望咱们宝友的人数过于多,因为张雨生的歌内容比较丰富,尤其是他充满哲思的歌词,更是能让人浮想联翩。人数一多,难免人多口杂,各种不靠谱的所谓“解读”就会冒出来。
今天说这些,只是为了还张雨生一个公道而已。说到底,这已经与我喜不喜欢他没有关系了。即使是另一个人,人家做出了成绩和贡献,就应该被肯定。出于一个人的良心吧,就这么简单。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展厅资源,一年会员只需2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站长微信:zhanting688